跳蚤、蟑螂防治

跳蚤:

台灣地區每當春夏之交,在工廠、倉庫、車庫、甚至於住家,常有跳蚤發生; 生活起居於同一環境空間的人員,被叮咬得奇癢難忍,甚至於抓破皮形成皮膚病。被跳蚤叮咬有別於被蚊蟲叮咬,當跳蚤叮咬人時,會分泌一種出血唾液,破壞人體皮膚之表皮組織,使得被叮咬部位除痛癢外,並出血;所以皮膚上留有紅點;而且跳蚤叮咬時不僅只叮咬一處。被跳蚤叮咬另有一特徵,即被叮咬的部位多在膝蓋以下之小腿;此乃因跳蚤擅跳,一躍可達二、三十公分(所以才叫做『跳蚤』);又跳蚤的成、幼蟲多棲息於地板的塵芥內,羽化的成蟲自地面跳上來咬人,所以被叮咬的部位多在膝蓋以下之小腿。

防治跳蚤的方法:

(一)真空吸塵器處理:

(二)寵物之窩巢要定期以殺蟲劑處理、墊褥要清洗或換新。寵物的窩巢或墊褥常會累積大量的跳蚤成蟲、幼蟲、蛹及卵。

(三)家裡的寵物定期送請獸醫院作除蚤處理。

(四)殺蟲藥劑處理。當處理深厚或有絨毛的地毯時,需要多噴灑一些藥劑。在藥劑處理過後,要用耙子把化學藥劑耙入厚地毯之深處。還有,厚地毯要翻開其背面處理。傢俱只要處理底部,墊子要表面兩面都處理。記住,不要忽略了儲藏室等小房間;將地面上所有的東西移開,地面全面的處理。殺蟲劑噴灑,僅能撲殺跳蚤成蟲及幼蟲,卵則無法消滅。因此,藥劑處理過後1~3週,卵孵化出來,可能會造成跳蚤復發,因此必須再做第二次的處理。 跳蚤防治處理後,在離開建物以前,檢查天花板區域,有時天花板有漏洞,流浪貓等動物會從這裡侵入,再帶來蚤患。因此,天花板地點也要適當處理。

(五)室外處理。建築物室外地面、地下室、草坪、走廊、紗門、紗窗、窗門框、庭院、汽車房、車庫、小路之隙裂縫、貓窩、狗舍、可以用殺蟲劑殘效處理。

蟑螂:

蟑螂是居家環境中常見又討厭的衛生害蟲,牠們經常取食腐敗食物、澱粉及糖類,又常出沒於髒亂不乾淨的場所,直接影響居家的環境品質,最惱人的是「牠」走過必留下特殊的蟑螂臭味。環保署提供民眾防治蟑螂的3大治本撇步就是「三不」原則,「不給來」、「不給住」、「不給吃喝」,強調要做好環境管理,維護居家環境品質,讓您遠離惱人的蟑螂。

抗藥性措施

•輪換使用殺蟲劑

•按照規定的濃度和劑量施用。如果超標,可能會加快抗藥性的產生。

•複方配製:不但延緩抗藥性,還彌補一些藥物的缺點。

•為了防止有抗藥性的蟑螂擴散,應該在施藥地區周圍投放毒餌、粉劑等藥物,形成一道防護圈。

•使用生物手段防治:人工合成性激素、昆蟲生長調節劑等。也可使用天敵防治蟑螂:馬蜂可將卵產入蜚蠊的卵囊中,然後蜂幼蟲吃掉卵囊內含物。然而,由於生物防治的作用速度慢,防治效果差,因此,對城市蜚蠊一般不宜採用。

•使用物理手段防治:使用誘捕器或電子產品防治,但並沒有發現,證明後者在治理中的有效擊倒和殺死作用。

•環境防治:統一組織下清除室內外蟑螂取食和棲息的場所,保持衛生,不給蟑螂留下食物和水源。製作、存放食物的器具,不用時應該用塑膠袋包好,或者放在冰箱內保存。堵住、修補室內上室內外蟑螂易躲藏的裂縫和缺口。這在裝修時尤其應該注意。